不同運動對大腦的幫助|防失智
運動可降低年長後認知能力的衰退
ACE美國運動委員會文章:
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運動應該當作腦部疾病的主要介入,運動可降低阿茲海默(老人癡呆)的危險因子達25%
有運動都比沒運動好,多運動甚至更有益改善大腦老化
各大協會都建議每週150-300分鐘的中強度『心肺運動』,最好也能逐漸提高強度、時間
肌力訓練也建議每週可以2天以上,最好也能結合強化『神經組織』的運動,例如協調、動作控制
功能來看,運動實際帶來腦部的健康並不像身材如此顯而易見
運動後腦部血流增加、神經傳導物質增加,都可以改善『情緒』、『認知學習能力』、『專注力』、『記憶』,而這些都是看不見的益處
結構來看,大腦由白質、灰質組成,退化過程中這些都會減少,就跟肌肉一樣。白質、灰質減少,大腦的總量就下降。而運動可以增加腦量。這些並非一定要持續數週數月,研究也發現只要運動正確,立即就有成效。這點反而跟身材不一樣
運動對腦內每個結構的益處和所需時間如下:
神經傳導物質:運動數毫秒即可
神經突觸分枝:運動累積數小時
新生腦細胞:運動累積數日
神經網絡:運動數週至數月
高階腦部改善:運動數月至數年
如果你很有運動經驗,一定知道運動會分很多類型,研究去探討不同每週頻率、強度、每次時間
而不同類型運動有助於海馬迴、前額葉皮質、小腦、動作皮質、基底核的功能,研究透過精準的MRI核磁共振檢查去探討其中差異。
但也不能完全獨立出什麼運動『只對』某區域大腦有益,任何運動對大腦都是很全面的改善,還是一樣那句
健身要健腦需要時間
動更久、腦更好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運動對大腦的區域益處
不同運動對於大腦好處不同,就像飲食要多元,運動也是。
來看看你大腦的地區差異還有文化風情吧
前額葉:
-功能:心理健康、動作計畫、執行功能、短期記憶、決策
其中『執行能力』可想成大腦的老闆,可控制衝動行為(自制能力、延遲享受)而且會讓認知更有靈活性,也就是能舉一反三、多方向思考
-運動:只要是有氧運動(低強度心肺運動)、肌力運動都能改善此區的腦功能。也有研究顯示肌力運動更有獨立加強此區腦部的功效。另外其他運動需要學習技巧、任務切換(一心多用)的也有效,例如:舞蹈、武術、身心運動(瑜伽、太極)。這部位趁年輕練好,老化過程相較會不容易被退化。結合認知需求運動及肌力運動就能讓執行能力功能提升
顳頁:
-功能:語言、聽覺處理、記憶事件、記憶事實。顳葉內側包括海馬迴負責記憶的形成和長期記憶(深刻腦海)
-運動:心肺類型運動,尤其是高強度間歇對於此區最有幫助,肌力運動只對小部分顳葉有益。
上述運動可增加此區的腦量,包括海馬迴體積。可幫助加強記憶、降低老化過程的萎縮(此區因老化萎縮明顯),也可降低阿茲海默症風險(失智症或老人癡呆)
枕頁:負責視覺、空間處理、動作控制。可將視覺訊息由不同方式處理,來辨識物品或長相,並形成記憶。也負責處理看到的空間。退化後會影響視覺系統。
-運動:專業運動員的此區域很強,例如球類運動員需要快速判斷球、對手、隊友在球場上的距離和位置。所以建議需要有空間判斷的運動類型,例如舞蹈、球類、武術。
透過這些運動可改善此區灰質、白質的腦體積和功能,可增加視覺專注力、視覺空間應對、視覺記憶。枕頁的功能提高,也可改善老化造成的視覺退化,例如視覺反社會更好,藉此可降低跌倒風險。
頂葉:負責語言能力、本體感覺處理、視覺空間處理。許多跟老人痴呆症相關的功能都跟這個區域有關,例如視覺、聽覺及口語資訊的處理。
運動:身心運動類型例如瑜伽、太極。其他像需要空間概念,或是物體在空間移動的運動,例如:羽球、籃球都是。
運動都可以對頂葉的功能性、頂葉的構造有幫助,例如頂葉的灰質及白質。頂葉改善後,人對不同任務切換的能力及感覺神經的網路都有幫助。較高強度的運動可以改善老化對於頂葉的負面影響。
小腦及基底核:
小腦功能是動作控制、專注力、語言、情緒、動作學習、動作協調。小腦會透過視丘與基底核、前額葉皮質溝通。基底核是大腦深部許多神經核的聚集部位,參與了記憶、認知、動作學習。基底核病變也跟帕金森氏症有關。
運動:此區域的運動更需要協調、動作控制的元素。技巧性較高的運動及心肺類型運動已被科學證實有效,這類型運動也可提高小腦及基底核的體積和實質功能,並提高此區的血管量,這運動在科學上稱為neuromotor exercise 神經動作運動。舉凡平衡運動、太極、瑜伽體位、敏捷度運動、柔軟度運動都對帕金森氏症很有幫助。
—————
運動,眾所皆知的好事。但運動的好處遠遠大於我們的想像,讓長輩能跟著孫子跑,更重要是能記得大家的名字。
不要逼自己去運動,想著去試試玩玩各種運動,更有趣、更補腦
當你愛上運動,越能長久維持運動習慣,對大腦幫助才會越大
文獻來源:ACE官網
The Impact of Exercise on the Brain